您将学到用这些葡萄酿出的葡萄酒的风格、葡萄酒的主要分级系统、酒标术语等知识。还将简要介绍烈酒和甜烈酒的主要分类。
此资格认证课程可带您详细了解葡萄种植和葡萄酒酿造。完成本课程后,您将能够准确地评估葡萄酒,并根据自己的理解自信地向别人介绍葡萄酒的风格和品质。
在葡萄酒的世界中,法国“波尔多”产区一直是传奇般的存在。这里有气势恢宏的酒
庄,世界顶级的佳酿,这里更是众多朋友葡萄酒之梦开启的地方。
然而,面对这片凝结了万千情感与悠远历史的土地,仅仅知道五大名庄、左右岸划
分、1855年分级制度等这些较基础的知识又怎能足够?
这个全世界最负盛名的葡萄酒发源地的背后,蕴藏着很多与整个欧洲发展史都密不可
分的美丽故事。换句话说,如果没有欧洲各国当初对波尔多做出的贡献,我们今天不知
会错过多少佳酿。
今天,就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欧洲诸国是如何打造出“波尔多”这块葡萄酒传奇产
地的。
生根命名:凯尔特人和古罗马人
波尔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以前:公元前300年,凯尔特人来到这里,将这片位
于低洼之处的小村庄命名为“Burdigala”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“Burdigala”先后更名为
“Bordigala”、“Bordale”、“Bordèu”,并最终得名“Bordeaux”,即今天的波尔多。
彼时的凯尔特人尚未掌握葡萄的种植技术,反倒是利用波尔多临近加龙河道、衔接大
西洋与伊比利亚半岛的地理优势,大力发展对外贸易,为后期拓展葡萄酒商业通道打下
了坚实的基础。
葡萄酒产业之所以能够在波尔多发展起来,古罗马人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。
公元前56年,凯撒带领古罗马人占领了波尔多地区,并将波尔多作为古罗马帝国的政
治经济中心,兴建了剧场、寺庙、以及众多极尽奢华的房屋。因此,波尔多在之后300
年间成为了南高卢地区最繁华的城市,人口接近2万人。
在兴建城市的同时,古罗马人也把葡萄种植技术带入了波尔多。早先已在普罗旺斯和
罗纳河谷传播葡萄文化的古罗马人,遇到波尔多这片气候温和而湿润的土地,便顺理成
章地发展起波尔多的葡萄酒产业。
古罗马诗人奥松·尼乌斯 (Ausonius)最先在其诗词《摩泽尔河之畔》和《名城之单》
中提及波尔多出产葡萄酒。诗人不仅不惜文墨对加龙河两岸的葡萄园赞赏有加,还身
体力行,亲自种植葡萄,被誉为波尔多葡萄酒最早的先驱者。
圣埃美隆的一级庄、足以媲美白马酒庄的欧颂酒庄 (Chateau Ausone),便得名于这位“
葡萄酒诗人”。
投桃报李:西班牙
波尔多葡萄酒以其雄浑的酒体、浓郁的果香、悠长的余韵而著称于世,其口味更是成
为优质葡萄酒的行业标杆。波尔多葡萄酒能够有今天的成就,除了要感谢当年古罗马人
在此种植葡萄之外,西班牙人同样功不可没。
据历史记载,古罗马人在波尔多种植的最早一批葡萄藤,正是从西班牙的里奥哈产区
带来的。
里奥哈在一定程度上成就了今天的波尔多,而波尔多也没忘记里奥哈的馈赠之恩。波
尔多人不仅在18世纪将橡木桶的陈酿技术教给前来学习的西班牙人,还在根瘤蚜虫入侵
法国之时,来到里奥哈,在那里继续酿造葡萄酒。如今,里奥哈被称作“西班牙的波尔
多”也就更加名正言顺了。
渐入辉煌:英国
公元5至10世纪,波尔多进入了民不聊生的战争状态,先后受到汪达尔人、西哥特人、
阿拉伯人、维京人的入侵,葡萄种植和葡萄酒酿造也一度中断。直到1032年,阿基坦公
国正式将波尔多纳入其领土,这段长达500余年的纷乱才最终告一段落。
著名的法国皇后埃莉诺,也就是阿基坦公爵的长女,在其哥哥与父亲相继逝世之后,
年仅14岁的她就坐上了阿基坦女爵的王位,并迅速嫁给随后成为法国国王的路易七世。
可是,因为种种原因,这段婚姻在15年后终告结束,埃莉诺又与英国国王亨利二世
结为连理,在她坐上英国女王宝座的同时,波尔多自然也划入了英国的领土范围。
这个变动,使得波尔多在英国人的帮助下,重新恢复了繁荣景象,葡萄酒产业更是
进入前所未有的黄金时期。
亨利二世是葡萄酒的狂热爱好者。在其婚礼之上,他用波尔多出产的葡萄酒宴请宾客
,婚礼后更是将波尔多葡萄酒定为皇室专用,大大提高了波尔多葡萄酒的地位。
为了让自己喝到便宜的波尔多酒,亨利二世免去了波尔多葡萄酒在英国的进口关税,使
其能够顺利卖到英国。自1300到1310年期间,波尔多每年平均出口至英国的葡萄酒数
量就高达9千万公升。
时的梅多克产区尚未被开发,出口英国的葡萄酒主要来自波尔多右岸的圣埃美隆产区。
也正是在波尔多受英国管辖期间,诞生了波尔多历史上第一间酒庄:克莱蒙教皇庄园
(Chateau Pape Clement)。
如果说古罗马人为波尔多打下了葡萄种植和葡萄酒酿造的根基,那么英国人绝对是波
尔多葡萄酒的忠实消费者。
发扬光大:荷兰
1453年,法国国王查理七世率军打败英国,赢得了英法百年战争的胜利,波尔多重新
回归法国,并迅速成为重要的贸易港口。
17至18世纪,法国进入了启蒙运动。由于启蒙运动代表人物之一的孟德斯鸠居住在波
尔多,故而众多文人、思想家也纷纷移居波尔多。他们喝着波尔多的葡萄酒,探讨着人
类思想的解放。
在此期间,荷兰人挺身而出,充当了波尔多葡萄酒首席技术官(CTO)的角色。
首先,左岸梅多克产区的发展,就多亏了荷兰人的帮助:梅多克地处低洼,被沼泽所
覆盖,完全无法达到葡萄种植的要求。擅长造地的荷兰人请来了一位名叫Jan的水利工程
师,他利用抽水风车把洼地中的水排出,将沼泽变成可用耕地。
到了17世纪后期,波尔多人终于在梅多克种上了葡萄,列级酒庄的传奇从此开始得以
书写。
相比英国人大批量将波尔多优质葡萄酒进口回英国,荷兰人则看中了产量更加庞大的
廉价酒。为了将这些廉价酒在不变质的情况下运送到荷兰,他们发现了具有革命性意义
的硫磺熏蒸灭菌法。
在运输葡萄酒前,他们先用硫磺熏蒸橡木桶,从而起到消毒灭菌的作用。在熏蒸过的橡
木桶中储存的葡萄酒仿佛焕发了第二春,保质期得以延长。这一创举大大降低了葡萄酒
的运输成本,让欧洲各国人民能够以更加亲民的价格喝上来自波尔多的美酒。
不仅如此,就连波尔多最出名的1855年分级制度,也有荷兰人的功劳。
早在17世纪中期,荷兰人已经替代英国人,成为欧洲葡萄酒贸易的最大操盘手。大量
荷兰商船往来于欧洲各国,运输葡萄酒。葡萄酒的定价基本上由荷兰人说了算。此时,
波尔多政府为了税收便利及贸易稳定,便请荷兰人来制定了波尔多各个酒庄的商品价
目表。
这份价目表,也就成为了1855年分级制度的重要参照。要知道,1855年波尔多分级制
度,并非依据酒庄品质优劣来排名,而是完全按照当时各大酒庄的市场售价排序的。
无心插柳:葡萄牙
在波尔多葡萄酒的发展史上,葡萄牙也曾经来插过一脚。
18世纪初期,为了将本国生产的波特酒销往英国,葡萄牙与英国签订了"梅休因条约",
条约不仅对葡萄牙酒类给予了关税优惠,还加重了法国葡萄酒的收税比重,这对法国葡
萄酒极为不利。
好在针对法国葡萄酒的高额关税只以出口量来计算,精明的波尔多酒庄主们便开始着力
发展精品葡萄酒,力求以超高品质来赢得消费者的青睐,从而卖出更高的价钱。拉菲、
拉图、玛歌、女爵等知名酒庄,便是在这样的 背景下登上了历史舞台。
由此可见,作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《世界文化遗产名录》的这座极负盛名的
葡萄酒之城,可不是一天就建成的。他凝结了太多的历史机缘,才有了辉煌的过去以及
今日的成就。我们不应该忘记,波尔多葡萄酒的诞生与发展,就是一部生动的欧洲历史。
今天我们很轻易就能喝到的来自法国波尔多的佳酿,但在几百年前,这可是欧洲皇室
级别才能享受到的崇高礼遇。
品酒师侯侯
专业从事葡萄酒行业多年,现任北京宏润酒业执行董事,9惠友葡萄酒俱乐部创始人,
英国WSET葡萄酒与烈酒协会高级品酒师,WSET清酒品酒师,葡萄牙葡萄酒协会品酒师,
众多知名集团公司葡萄酒讲师及顾问,葡萄酒国际买手。品美酒,找侯掌柜,一起做个
“酒心儿人"。